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新闻

罗兰贝格智慧城市战略指数发布,上海跻身全球第六

罗兰贝格智慧城市战略指数发布,上海跻身全球第六

        如今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建设的潮流,尤其是在中国,多数城市都有自己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但如何建设好智慧城市呢?相较于过往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太多,需要使用的新技术更多,但至今没有任何明确、通用的建设模式可以遵循。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全面而有效的智慧城市战略,是成功的关键。这可以避免出现临时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制定更为明确的时间表,并明晰责任。因此,国际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自2017年3月开始,便针对全球在建的智慧城市的战略进行跟踪测算。日前,罗兰贝格公布了第二次测算的结果。
        欧洲城市指数排名靠前,亚洲城市整体表现优秀
        罗兰贝格的智慧城市战略指数分为两大指标,一是行动领域,即包括政府、健康、教育、交通、能源&环境,以及建筑6个领域;二是促成目标的因素,包含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和政策两大部分。而进一步细分则又涵盖了预算、规划、协调、利益相关者、政策和法律框架,以及基础设施等6个三级指标。
 
        图 1:罗兰贝格智慧城市战略指数指标构成(来源:罗兰贝格)
        在2019年的最新测算结果中,在全球153个智慧城市中,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奥地利的维也纳、英国的伦敦和加拿大的圣艾伯特。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亚洲城市的表现更为引人注目,平均得分比欧美城市更领先。亚洲城市的综合平均分为48.2分,北美为41.8分,而欧洲仅为37分,低于153个城市平均得分41分。
        在排名前15的城市中,亚洲有8个城市上榜,欧洲为5个城市,北美仅为2个。而在亚洲,中国的表现最好。一共有5个城市跻身前15名中,包括上海(第6名)、重庆(第8名)、深圳(第9名)、大连(第11名)和广州(第14名)。
 
        图 2:智慧城市战略指数TOP15的城市(来源:罗兰贝格)
        而这15个城市,也是罗兰贝格报告中视为拥有全面的智能战略的城市。由此可知,剩下的90%的城市并没有为此做好全面的计划:40%的城市得分在40到60分之间,50%在40分以下。
        健康、教育和建筑三领域的智慧化关注度最低
        这么多的城市得分并不高的原因在哪呢?从各项得分的情况上看,利益相关者和协调维度上得分较好,分别为62分和51分,基础设施和政策方面的得分紧随其后;但在健康、建筑、教育领域,则得分垫底。
整体上看,城市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计划相关少,缺乏明确的目标。其中,健康、教育和建筑等得到关注的程度,远比政府和交通得到的关注度少。
 
        图 3:全球153个城市在智慧城市战略指数各维度的平均得分(来源:罗兰贝格)
        而这也是维也纳领先的原因所在,综合思维、全面性发展。维也纳在各个行动领域中均实施项目。比如它是德语世界中第一个发布公共数据的城市,也是开放政府数据的先驱之一,同时从WIFI接入点的扩展到智能交通灯的测试等均有涉及,并且对于所有项目都是相应的评估目标,从而实现对项目的监控,并保证其透明度。
        而这一切,无论是执行或是项目监管,均由一个中央智能城市机构协调。该机构汇集技术专长并促进城市管理,研究,商业和工业之间的联系。
        待解的“智慧城市经济学”
        所以,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全面的战略计划,同时也需要拥有好的执行能力、响应能力。罗兰贝格的报告指出,技术、监管以及资金的来源往往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障碍。
        世界上没有两座城市是完全一样的,其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以及拥有的资源条件各不相同,因此没有所谓通用的解决方案或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城市间简单复制。就此而言,不同城市所依赖的技术,以及规划设计都将变得复杂,而市政府本身可能缺乏相关的技术专业,同时协调好各方利益推进项目的进行。
 
        图 4:维也纳、伦敦及圣艾伯特在智慧城市战略指数各维度上的得分(点线为平均分, 来源:罗兰贝格)
        同样,在项目监管上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新技术的采用往往意味着新的未知。虽然智慧城市的建设者都知道数据共享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但如何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又利用好数据,确保数据的有效流通、共享,其机制是什么,都是未知和待解的问题。
        此外,尽管许多研究报告都预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带来乐观的经济前景以及可观的财富增长,但问题在于,这其中需要清晰的商业路线图和精准的投资方法,盲目的建设和资金投入并不能带来必然的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而当前各个城市新的智能解决方案,都是新颖却未经测试的商业模式,因此其前景如何,都是未知数。
        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学问题——智慧城市经济学。但从报告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城市并未掌握好它。
        何为智慧城市?更快响应能力的城市
        从多数城市并未在各个领域中有良好表现的结果来看,影响城市发挥其智能化、智慧化潜力的原因,还在于究竟如何理解何为智慧城市/智能城市,尤其是对于城市的官员们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智慧城市并不仅仅在于城市已经投入多少资金,建设、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更为重要的是城市怎样更快、更智能地响应城市居民的问题。尤其是政府官员,随着城市越来越智慧化,更多的数据资源、资金、解决的方案都掌握在政府官员手中。如果官员们的行为方式不能有意识地进行改变,那么城市的这种响应能力,可能就将大打折扣。
        而对城市居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响应,则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好方式。比如,大家都知道数据共享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但无论是实现数据共享、或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可视化,都不是目的,借助这些数据更快地响应、回应居民或企业面临的问题,才是目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在一张统一的蓝图下,一点一滴地推进,逐步实现智慧城市的智能化、智慧化。其中,政府的智能化,是最为重要的。
        换句话说,政府要通过管理创新,有意识地促进公职人员的行为方式,从基于经验向基于数据驱动的方向转变,从关注遵循法规逐渐向关注问题转变。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需要有意识地去推动。这绝非一个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或做到的问题。
        在罗兰贝格报告中得分较好的维也纳和伦敦,在其政府决策机构中都有相应的智慧城市机构或首席数据官。在中国,目前也有19个省市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这是良好的开始,但也只是开始。